Karla=χαρά

[文评]双螺旋叙事,文化间性与时空母题:也谈《好好走路,别晃》

文:卡拉

同人志作者: @薄荷chiaki 


一、结构主义叙事学观照

 

翻开扉页,顿挫有力的四竖列行书:

长命锁,续命缕,一张纸,锁于其中。

一壶茶,一局棋,我陪你到老。

明诚×明台

萧景琰×梅长苏

简明勾绘出两条若即若离、分合交缠的行文线索。不明其详的读者首先会揣测其中是否分别撰写两种剧集的各自同人,及至看到目录中明确点出的《琅琊榜》×《伪装者》Crossover特质,心里才建构起一幅蓝图:本文作者会在同一文本中交错使用两剧人物与桥段,文本结构因其深谋之故而相对复杂。

果不其然,开篇点题、发糖、污了一污的四页之后,作者直接交代了明台与梅长苏因伤互穿的双线叙事,正如生命遗传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灵魂互换虽是老梗,具体到各个同人语境中仍不乏其趣味所在。因而读者见到明台活跃在帝都金陵,搅扰大梁日常,推波助澜协助萧景琰确认了对梅长苏/林殊的特别在意(p.29-31),又见梅长苏借了小少爷健康体魄与现代化兵器重新踏上卫国战场,提前圆了林殊未竟之理想(p.35),同时旁敲侧击引出阿诚对明台的心迹(p.22),不由读之兴起,生出由衷喜悦。

单是明台与梅长苏交换身份或许足以成就两世情缘,不过作者显然意识到这样的结构与节奏发展未免单薄,因而在明台饮鸩酒、梅长苏炸列车,二者各自恢复身份、表露心迹、干到昏天黑地等甜蜜日常之后——明台给飞流讲童话故事的伏笔大派用场!——原本各归其正的两个世界又因萧景琰的冲动挡剑与明诚的平地一摔交换了立场(p.93)。这两位互换之后首先搅起一番混乱,随后水牛用耿直匡正了明台纯洁的党性(p.110),明诚慧眼识破梅长苏不寿的真相与欲言又止(p.108),双方任务圆满完成后势必要趁着小树林的混战契机各回各家,作者在此借萧景琰之口复述经典台词“别怕”(p.116),说给明台,说给自己,也说给所有烦忧迷惘的青年人。有趣的是,这句“别怕”在此衍生出另一番意味:读者诸君,别怕,这是最后一次互换,不会有下一次了。文中用两句话反复强调了相似的语义:“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看见这个叫明台的青年”(p.116),“看来,这大概真的是最后一次互换了”(p.116),暗示两边都不可能再借助灵魂互换这一策略简单有效地推动情节发展,而四位中心人物后续的成长也不能继续依赖来自对面世界的力量。“不管千年以前还是千年以后,他们都有属于自己未完成的路要走下去”(p.116),读者不难从这一点睛之句发见隐含作者的声音,饱含勇气与期许。

后面的事,因为两次身份调转的关系,进行得尤为顺利,而同人区别于原著之处——我们不妨称之为“谈情说爱”——也恰恰在此体现尽致。读者不难发现嵌入文本的两句序言(p.120, p.123),澄清了梅长苏“想要(留下来)陪一人一生一世”的“贪心”(p.129)。至于诚台那边兄友弟恭的长命锁推让,无声中刻下两人的共同契约:“那便一起活下去”(p.130)。

两线分分合合,读者至此方知,灵魂交换只是为了明心见性,确认对方的赤诚心意(“此血仍殷!”)。人物心中既少了隔阂,作者前文口口声声保证的“大概真的是最后一次互换”也不再成为各自灵魂的束缚。因而终章一笔,写的是诚台/靖苏两两交换到对面世界。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只要那人同行相伴,哪里不是“家”呢。

 

二、文化文本间性与元叙述话语


作者在人物身份交换之际着重描写人物在全新的环境下适应融入的过程。一方面,萧景琰与梅长苏需要适应现代化转型中的民国社会,另一方面明诚与明台则要在风气相对宽松的帝国首善之区寻找适当的生活方式。读者很容易注意到萧景琰对飞机、电话等科技工具的不解,梅长苏的晕车、大弓升级步枪的装备转换,而明诚将面试章程引入大梁官员选拔制度,明台外显的奔放情感表达(以及间接指导萧景琰吻醒梅长苏)为江左众人增加的心理阴影则因其轻易融入当地文化,得到认同接受而显得不那么突兀。诸如太子妃形婚一类的理想表述,显然更倾向于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可以视为作者文化立场的确认,即多元价值共存与现代人身份的认同。

非常有趣的互文细节是两本明诚私藏的同人志,《霸道皇子爱上我》(p.19)和《三生缘之梅妃有喜》(p.99),标题一看便知是靖苏本,不吝狗血,男男生子——文中亦有蔺晨戏称飞流是梅长苏的儿子,而梅长苏礼尚往来将飞流称作自己与萧景琰的儿子等谐谑调侃(p.114, p.125)——前一本明诚要拿给梅长苏被明楼拦下(不知有否顺利送到宗主面前),后一本萧景琰自己找来细细读了,默识成诵,还拿其中的台词“牵着我的手与我并肩守护这天下”原封不动讲给梅长苏听(p.150),致使长苏愣在当场(过后回味起来自然满心欢喜)。深情寓于无心之言、无心之举,如此细节铺陈,不难得见作者一片冰心。

最后谈谈元叙述话语。《好好走路,别晃》通篇采用全知视角,多重声道令读者容易窥见故事内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获得对叙事信息的较强把握。唯独一处例外,这一出无疑是全文高亮所在:131-132页中,傅子语向李熏然陈述人类灵魂穿越假说,一本正经的口吻融合了科普文体风格与时空母题探讨,读者可在全文尾声处再度聆听这一叙述口吻对虚构与真实、空间距离与时间跨度作出的质疑与期许(p.142)。这个声音显然凌于靖苏/诚台灵魂互换故事之上,立于叙事文本之外,以全景视角重新审视穿越类型叙事文本的存在根基。作者不拘泥于叙事本身,以其元叙述话语展现隐含作者意图,可谓玄思高妙,我们同样期望作者未来再起篇章,向时间与空间的亘古文学母题发起新的探索。


禁转站外,欢迎交流与批评

评论(1)
热度(35)

诚台(诚),也吃苏靖苏安利

© Karla=χαρά | Powered by LOFTER